产品展示

机器人

  企业如何在高研发投入与快速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并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体系来应对国际竞争?8月29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济南市企业家系列记
在线留言

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机器人企业如何破局?

  企业如何在高研发投入与快速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并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体系来应对国际竞争?8月29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济南市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机器人专场上,面对这个问题,与会企业家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在机器人研发领域,操作系统作为机器人的“神经系统”。众所周知,我国有大量机器人研发团队长期以来都在使用美国的ROS系统进行开发,其用户规模在全球约占四分之一。尽管ROS作为国际主流的开源框架,为行业起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在面对更高要求的工业化应用时,仍存在诸多挑战,例如实时响应、功能定制、安全机制以及硬件适配等方面往往需要大量额外投入,导致最终产品的开发周期长、成本居高不下。

  在这一背景下,亚历山大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操作系统(GomROS),真正实现了从底层技术到系统内核的全面自主可控。经过工信部软件评测中心等权威机构严格测试,GomROS在实时性、安全性和可裁剪性等多个维度表现优异,展现出显著的技术竞争力。

  不过,做底层系统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盈利慢,如何持续维持技术投入?这个问题山东亚历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军也一直在思考。亚历山大依托GomROS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种智能机器人及智能化质检解决方案,在山东黄金、泰山玻璃纤维等国企、央企进行了推广应用,以此来反哺技术研发。

  同时,亚历山大也在积极推进系统应用。周军介绍,目前,亚历山大公司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已完成信创产品适配认证,相关认证工作也已进入最后阶段,即将全面完成。在2024至2026年期间,亚历山大将重点面向央国企和高校客户,持续深耕现有业务板块,不断丰富系统组件库,并着手打造开放、协同的生态社区。2027至2029年,公司将进一步拓展至零部件厂商、独立开发人员等群体,深入洞察新兴市场需求,积极构建更完整的机器人平台生态。同时,通过绑定200余家行业标杆客户,并搭建超过200名认证开发者的生态体系,公司已形成“技术—场景—生态”三位一体的竞争壁垒,在国产化替代浪潮中占据了关键战略位置,有望主导未来百亿级机器人操作系统市场的国产化进程。

  在生态建设方面,亚历山大将计划进一步推出“生态激活计划”,通过开源组件代码构建技术共享平台。设立高校合作专项,在重点院校建立技术实训基地,同时推出开发者商业化激励机制,以加速组件生态的丰富与扩展。

  与此同时,企业长期技术投入,也离不开资本的支撑。其实,如何在高研发投入与快速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这是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特种机器人研究与开发的优宝特机器人公司,同样面临这样的矛盾。优宝特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腿足式仿生机器人产品开发,拥有电机驱动型、液压驱动型、电液驱动型腿足机器人核心技术,开发出多款双足、四足、六足等腿足式仿生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以及液压式特种机器人。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应急救援、治安巡逻等领域。

  去年以来,优宝特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投入。面对投入和产出平衡问题,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永介绍,优宝特做了3方面工作:一是启动股权融资,募集资金,扩充团队,引进高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公司的技术先进性和竞争力;二是对四足机器人等成熟产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深耕场景应用及行业推广,提高营收规模,进而反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投入;三是沿途下蛋,人形机器人开发过程中,开发的关节模组、控制器、硬件平台等可以作为独立标准产品市场推广,从而也间接地加快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

  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其为石油套管、管线管、接箍加工提供完整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通过独创的钢管工艺数据库与智能机器人协同技术,助力中石油、宝钢等行业领军企业显著降本增效:人工成本降低70%,制造费用降低40%,生产效率提升200%,推动了高耗能企业的绿色化智能转型,成为该行业“隐形冠军”。

  对于高研发投入与快速商业化如何平衡的问题,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胜林概括为十二个字:“扎根场景、吃透工艺、赋能生态”。

  一是以“场景驱动”破解研发与商业化的矛盾。用“商业化”为研发导航,再用“研发”为商业化构筑壁垒。在客户的生产线上验证价值,快速形成订单。

  二是以“自主可控”的核心模块,构建技术生态的基石。应对国际竞争,不能只做应用集成。我们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视觉算法平台和数字孪生引擎三大“技术锚点”,快速组合出稳定、可靠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三是以“开放赋能”构建行业生态。智能制造不是“单打独斗”。我们向伙伴开放核心平台:设备商可基于我们的系统开发专用机型,软件商能调用接口做上层应用。从“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为“生态赋能者”,我们牵头制定细分领域技术标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提升中国石油钢管制造业的全球话语权。

  “总结来说,在最熟悉的领域做最深度的创新,用最核心的自主技术,联合最广泛的伙伴,服务国家最需要的产业。”赵胜林说。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