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宝特“行者泰山”惊艳世界机器人运动会,到亚历山大句芒操作系统打破国外垄断,再到德晟积极应对挑战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济南造机器人正在加速进化。
而这背后是近年来济南市依托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进行重点培育。8月29日,记者从“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济南市企业家记者见面会机器人专场获悉,从专门组建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到出台《济南市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再到成立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首批应用场景清单,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在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加速形成完整生态。
来自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今年6月18日刚刚完成在泰山盘道的拉练测试,现场表明在陡峭台阶、碎石路面,以及湿滑岩壁等复杂场景下,“行者泰山”展示出优秀的运动性能和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在8月15—17日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行者泰山”参加了5个项目,其中4*100米取得第3名的成绩,100米障碍赛第4名,400米第7名,1500米第14名,100米第10名,可以说战绩辉煌。
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独创的钢管工艺数据库与智能机器人协同技术,助力中石油、宝钢等行业领军企业显著降本增效:人工成本降低70%,制造费用降低40%,生产效率提升200%,推动了高耗能企业的绿色化智能转型,成为该行业“隐形冠军”。
山东亚历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对标美国ROS,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通用操作系统句芒(GomROS),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多行业规模化落地的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真正实现了从底层技术到系统内核的全面自主可控。
这是济南市机器人产业链细分领域的重要代表。目前,济南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山东省比重近50%,是全省重点培育的四大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区域之一,产业规模与集聚度高。
支撑产业集聚的首先是产业链条完整。济南“软硬结合”,已基本构建起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及下游系统集成应用的产业生态。上游企业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中游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种类型的本体制造企业;下游系统集成应用企业推动机器人在多元领域广泛应用。
其次是技术创新能力强。行业内拥有3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9台(套)产品被认定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济南市机器人企业持续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
同时,产业生态成长环境优渥,济南是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首批中国软件名城,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双区”同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拥有30余万软件从业人员,可以说集聚了机器人企业的“全周期”成长要素。
另外,政策支持有力。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组建机器人产业办公室、设立专项资金、建设产业园区、举办创新大赛等,还发布了机器人产业首批应用场景“三张清单”,覆盖制造业、教育、建筑等10多个领域,为产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生态环境。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赵配才表示,下一步,济南市将立足产业所需、企业所盼,锚定技术转化“断点”,打通产业协同“堵点”,破解市场拓展“难点”,从5个方面助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一是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在济南市落地分平台,为济南市机器人企业提供工程化和标准化的试验验证服务;发挥好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用,加速国产化人形机器人的自主化进程。
二是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绘制“产业链图谱”,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引入配套企业,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的良性循环;发挥好“济南市机器人产业联盟”作用,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提升济南市机器人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在前期发布的首批场景清单基础上,常态化梳理应用场景清单,同步征集“机器人+”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组织企业开展“场景对接”,解决企业“有技术无场景”“有需求无供给”的痛点,帮助企业产品推广和应用。
四是加强氛围营造,机器人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迭代更新快,服务需要适应这些发展特征,济南将常态化举办行业发展恳谈会、供需洽谈会、人才双选会、产业生态大会等系列活动,为企业成长、行业发展营造好发展氛围。
五是做好政策落地保障,在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机器人领域扶持政策的同时,济南将加快制定出台市级机器人政策实施细则,优化审核环节,提高政策兑现效率,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加大研发投入、坚定发展信心,形成“政策引导—企业行动—产业增长”的良性循环。
赵配才表示,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将依托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高成长性赛道,深入实施“机器人+”示范行动,初步建立了“1+10”工作体系和“1246”工作思路(后续根据实际不断优化完善提升),即:发挥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尖刀连”作用,依托全市“X+2”主导产业布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区县(功能区),以打造“黄河流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为目标,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大任务,做好“挖(潜)+招(引)+服(务)+融(合)”4篇文章,构建“有人才、有技术、有产品、有场景、有应用、有载体”6有产业生态,全面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